陳姓男子近月來心臟碰碰跳,常有心悸、頭暈等症狀,走一小段路就喘,就醫確診是陣發性心房震前牙矯正顫,一天發作逾5000多次,接受冷凍氣球燒灼手術,術後恢復良好。
成功大學醫學院附瓷牙設醫院心臟科醫師黃鼎鈞今天指出,陳男心臟碰碰跳,常有心悸、頭暈,心電圖檢查診斷是陣發性心房震顫,接受心律不整藥物及抗凝血劑治療,成效不佳。
成大醫院檢查發現,陳男一天的陣發性心房震顫發作次數高達5000多次,左心房擴大,左心室射出分率功能下降到只有40%;陳男接受心房震顫冷凍氣球燒灼手手術,術後恢復良好,沒有任何復發現象,左心房也開始縮小,左心室功能恢復。
黃鼎鈞表示,心房震顫是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的病症,影響最重大,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3倍至4倍,死亡率是2倍。
成人矯正牙齒不嫌晚,齒列矯正多半在發育期結束前完成,因為成人的骨骼和齒列一旦定型,複雜度就會比較高。齒列不正可能會導致面臨蛀牙、牙周病等厄運。不過,隨著齒列矯正技術的不斷進步,成人想要整頓一口牙,已經不嫌晚。牙長不正,不只是門面問題,平均每10位牙周病患者當中,就有6~7位有咬合不正的情形,牙周病患除了要面臨拔牙或牙齒自動鬆脫的厄運外,得到心肌梗塞與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~3倍。兩種狀況,應接受矯正,有許多人為了愛漂亮而進行齒顎矯正,希望能藉由齒顎矯正來改善暴牙、齒列不正、戽斗等問題,甚至有人更是希望能藉由外貌的改善,讓圓形臉變瓜子臉,增加美觀與建立自信心。診間曾經有位26歲的年輕男性,因為前牙區的反咬情形而形成戽斗臉型,使得他從小就覺得自己長得跟別人不一樣,產生自卑感,不太喜歡交談,經過前牙矯正後,自信度大大增加,社交情形也改善不少。
治療心房震顫,包含速度控制或節律控制。在速度控制上,使用藥物單純控制心跳速度,以減輕病患不適感;在節律控制部分,則可利用藥物、電燒灼手術,使原本混亂的心律恢復成正常竇性心律。
研究指出,心房震顫主要肇因於肺靜脈基部不正常放電點;臨床試驗發現,電燒手術比單純藥物控制更勝一籌。
黃鼎鈞說,目前,台灣處理心房震顫有一冷一熱兩種方式,熱的是3D電燒灼手術,利用磁場搭配專門導管、機器及軟體,精準定位導管在心臟中的方位,隔離肺靜脈不正常放電病灶;冷的是冷凍氣球燒灼術,利用特殊的氣球,一次性將肺靜脈病灶進行環狀隔離。
這兩種手術的效果及安全性相當,差別僅在手術時間。電燒灼手術約3小時至4小時,冷凍氣球燒灼手術約2小時。